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老人家的回憶

 金山的老人家很多,平均年齡七十多歲,也有高達九十多歲的。

受訪者有許強川先生、許啟男先生、許清月先生、呂子荊先生、林唇先生、林福建先生、陳喜雄先生。依照內容,做了以下分類:


交通

以前金山村沒有橋,村民都是沿著溪底走,直到民國三十幾年蓋阿公店水庫,水位上升以致於要划竹筏過溪,所有的作物和商品或是稻穀都要經過竹筏來運送。

余登發當縣長時,呂子荊先生去申請第一號橋。而許強川阿公表示金山村這裡原本有一座吊橋,約於民國三十多年左右建(日據)之後建成,卻在四十至五十年間壞了。


日治時期
 
1000多人的日本軍隊進紮在陳家古厝附近,有兩到三年之久。日本人對於村民都很保護,但管理嚴格,且日本兵在麒麟山頂設高射炮,最遠射程可到鵝鑾鼻海外。

日本兵的交通工具都是馬車、JEEP、 HINO大貨卡。

日治時期的馬場在天聖宮附近,馬性不好的關在現今一號橋附近。百年老龍眼樹原本有十來顆,但是日本軍隊要用大量木材,僅存剩下6棵是防空襲,掩護居民用的。

村民的食物都是日本人配給的,肉、魚都使用配給。那時候沒人要土地,因為種的都要充公、重新分配,所以大家都偷挖防空洞,偷藏稻穀。


教育

1.日治時期的小學,最早是在清龍宮旁的金山國小,老師是燕巢鄉第一任鄉長吳介成先生。
2.當兵時候,由身上穿的軍服樣式可清楚知道其學歷的高低。有國小畢業,就是紅鈕釦;國小肄業是黃鈕釦;沒有讀書則是黑鈕釦。
3.金山國小以前是一個小山崙,是所有村民用人力擔土,把所有的土都擔走,花費逾一年多。


婚嫁喜事

以前結婚下定是200元,女方的嫁妝要600元。古時候結婚,有兩人轎還有四人轎(又叫黑四轎),有專門的轎班。

黑四轎才有村內人幫忙,而且辦婚禮沒有發紅帖的習俗,都是聽到風聲自己包紅包前來,所以無法預算桌數。


水資源

以前民生用水都挖井,不會多深。如果井裡沒水了,就到天后宮附近的溪底取水。而且居民也會到溪邊洗衣服。

挽面─阿嬷的臉部SPA

「挽面」是屬於阿嬤時代的傳統做臉法。

挽面歌

「愛水查某  去挽面
    白粉拿來  糊歸面」

「看到熟識  不敢問
    聽人在叫   不敢應」


“挽面”(又稱挽臉),據說古時新娘出閣前夕,都要行挽面的修容禮,這種修容理通常由一位“好命”的長輩來執行,又稱“開面”、“開臉”,這樣才可“有人缘、得人疼”。

有一首俗語:“四脚相碰,四目相向,一人咬牙根,一人在忍痛,說的便是挽面。

那時,過年要挽面,红白喜事也要請人來家中挽面。喪事的挽面,主要在“成服”(上孝)與“除服”(脱孝)之時,男人剃頭,女人挽面。

--

挽面時,師傅會用繩子將臉上的汗毛連根拔起,藉此將臉部細小的汗毛除去,由於臉上的毛去除了,毛孔也會因此而收縮,臉會顯得比較平滑而細緻,看起來也會更乾淨一些,當然上粉也會特別服貼。

挽面前所塗的粗粉頭,目的是讓汗毛不沾油,這樣挽面的繩子會更好抓住汗毛,比較容易將毛連根拔起。

然而,挽面就像用蠟脫毛一般,在將汗毛拔起的時候,一些比較脆弱的毛囊部位,因為受到了突如其來的外力刺激,猛一下的將毛拔掉,而讓毛囊受到傷害,此時會導致皮膚表面的細菌侵入毛囊,因而造成了毛囊發炎現象,看起來就像一點一點紅紅的青春痘。

要預防挽面不當造成的毛囊發炎現象,可以用一些具有鎮靜消炎效果的蛋白或是蘆薈膠敷在臉部(蛋白加一點綠豆大的細鹽消炎效果會更好),大約敷十分鐘之後用清水洗掉,重複敷個兩三天應該就沒事了。

此外也可以使用具有消炎作用的化妝水用化妝棉沾濕了之後敷在臉上,也具有預防毛囊發炎的作用。

挽面,使皮膚暫時較為細緻,毛孔會暫時變小肌膚容易上妝。

怕痛的人、肌膚敏感、容易泛紅的人。皮膚已經出現過敏紅腫的人,不適合做挽面。

古早味柑仔店

傳統的雜貨店,賣著油、米、醬油、醋,還有小朋友最喜歡的零食、汽水等…。這都是我們兒時的記憶了,而且我們都叫它是「柑仔店」。在老一輩的兒時記憶中,只要能喝到一口汽水、拿到一顆沙士糖,那可能是個享受了。

以前金山村內總共有三間雜貨店,據當地耆老表示最早的雜貨店是金山村第一任村長楊再福先生開的,而接下來是林吳繭女士,另外一間則是曾當選第七屆鄉民代表的呂子荊先生。

民國三十至四十年間開雜貨店,賣煙、酒、罐頭、豆簽麵等…。菸與酒,是由楠梓公賣局買回來賣的,阿公說他金山最早有機車的人,用機車載回來賣,而且以前的人都是一年收成一次,所以以前平常時候都是賒賬,收成有錢,才來還錢。

現在金山村這裡還有兩間「甘仔店」,可說是金山地區存在最久的了。其中一間就是在金山國小校門口斜對面,金山村番田路三十號,現在是林反阿嬤在看店。

阿嬤表示,她的母親林吳繭女士原本是開在金山道院旁,但現在屋子已經倒塌了,而移到這裡來賣已經有四十幾年的時間。你不妨可以來這兒看看,這已經是超過半個世紀的雜貨店。

環境教育│芭樂的一生

 炎炎夏日,待在冷氣房內,整個人半躺式的深陷沙發椅中,一邊看電視一邊口裡啃著著燕巢的芭樂,享受『暢快』的平價奢華!

然而,當口中咀嚼芭樂時,農夫正在烈炎下辛苦的耕耘,使得芭樂的一生年復一年上演。


階段一、住通鋪,播種-萬事起頭難

 芭樂的種子有分很多種,有紅芭樂、土芭樂等等,通常都是從種子開始種起,事先會準備好厚約三公分左右的長盤,然後用殺菌過的泥炭土先鋪一層,再把種子撒上去,然後再鋪上一層泥炭土。

◎每天的黃昏撒一次水,大約七至十天過後就會開始發芽。


階段二、住雅房,第一次移植-芭樂葉長大

◎ 大約再過七至十天後,長出兩片葉子,就要準備移植到大一點的獨立洞口的栽培盤 *
◎ 將發兩芽的種苗移植到獨立洞口的栽培盤,過程一樣先把土鋪好,然後在泥炭土上挖出一個小小的穴把苗放進去,再把土填好,這樣就完成了第一次的移植。


階段三、住套房,第二次移植-十葉的芭樂苗

 剛移植過來時差不多是兩、三葉,每天細心照料,經過大約1.5個月後,葉子會增加到十葉,這時準備第二次的移植到大盆子。

準備七寸的盆子,換成半沙土。再加上有機肥料,把土填平,第二次移植就完成了。


階段四、轉接-靠接 or 高接

 栽種約八個月之土芭樂苗,在四分之一處切斷,準備接到 珍珠芭樂枝幹 上。


階段五、轉種至農田-這是最後程序

 轉接成功之芭樂苗,經過45-90天之成長過程。剪枝後需置放10天後,才可種至田裡。第一次的花苞必須摘掉,維持母株生長能量。再過約六個月後會結果,幼果期便要用塑膠袋、保麗龍果套包起來,避免被果蠅叮。

金山的農特產品─芭樂、蜜棗、竹筍

金山三寶:芭樂、蜜棗、麻竹筍

一、芭樂-四季都好吃

 燕巢芭樂種植面積達1,600公頃,一年四季都可收成,產量全國最大。燕巢鄉屬泥火山之泥岩層之青灰岩土質,內含鈉(硫酸鹽)與氧化鎂的元素,適合芭樂種植,甜度及脆度都很高。

 芭樂幼果期就套上塑膠袋,一粒一個袋子,沒有農藥殘留,含有豐富纖維質、維他命C、維他命A、低熱量、質脆味佳。可做成蜜餞,另有一番風味。


二、蜜棗-過年最佳的伴手禮

 原稱印度棗,俗稱:棗、棗子、蜜棗,又稱:團圓果,象徵閤家團圓、甜甜蜜蜜,含豐富的維他命C、A1、B1,有「天然的維他命丸」的美稱。

 燕巢鄉冬季的特產就是棗子,產期在農曆十二月到農曆一月(冬季),果粒大、皮脆汁甜,鮮翠的果實和黃熟之後各有不同的風味。


三、竹筍─夏季盛產的美味

 金山惡地形,土質適合竹林生長,滿佈山坡的刺竹是天然的建材;農人刻意栽種的麻竹林,逢夏季六七月,正是竹筍盛產期,農人天未亮就上山採收,如長火箭般的麻竹鮮筍,涼拌、煮湯都鮮嫩可口;循古法手工製作的筍尾、筍干,更是古早味台菜的最佳食材。


金山的自然景觀

 金山社區的自然景觀地形極為豐富:1. 雞冠山 2. 新太陽谷 3. 烏山頂泥火山 4. 新養女湖 。(認識更多...)

一、雞冠山(麒麟山脈)

    雞冠山(又稱金山)海拔位於兩百公尺,長有一公里,外型獨特,地形陡峭。

雞冠部分為礁狀石灰岩,厚度一點五~三公尺,受造山運動產生皺摺隆起斷裂,成東北-西南走向斜立是排列,蘶然聳立山嶺的巨大扁岩層,頂端分裂成雞冠形狀,乃有「雞冠山」之名。

另其排列形狀酷似麒麟的尾部。當地村民又稱為「麒麟山」,山下左側小村亦叫「麒麟尾」。

雞冠山屬石灰岩地形,由於差異侵蝕作用甚為明顯,在加上地曾經過劇烈變動後形成的烙鐵峰地形,「橫看成嶺、側成峰」,各種角度皆秀麗,而從金山國小觀看,雞冠最為雄壯威武。

另地層上屬海相沉積,山上岩層佈滿了貝類、海膽、珊瑚藻等化石。植物方面亦有濱海地區植物如:台灣海棗,雀榕等的生長。

登爬雞冠山,從山腳到山腳總共約900個階梯,山頂展望極佳,天氣好時,往東可以看到大小崗山。


二、新太陽谷(惡地太陽谷)

 位處金山村麒麟巷,為本鄉地形最險峻的惡地形,類似美國大峽谷。尖利崢嶸的山脊,光禿禿不長一毛的山丘,是最大特色。

新太陽谷為泥岩地層所構成,由於泥岩顆粒間膠結十分疏鬆,透水性亦低,遇水即變的十分軟滑,順坡下流,沖蝕嚴重,不僅山坡表面處處蝕溝和雨溝,時間久了,草木難生,於是就形成了不毛之地的「惡地形」。本鄉之惡地形與田寮鄉之惡地形連成一片,皆是古亭坑層泥岩分佈的地區,景觀奇特,極具地形價值。


三、烏山頂泥火山 - 世界級地景自然保留區

 烏山頂泥火山,位於燕巢鄉金山村/深水村,有七座泥火山,是全台所有泥火山中噴泥口最密集且噴泥錐最發達的地方。

根據文獻的記載:『康熙六十一年夏,鳳山縣赤山裂,長八丈、闊四丈,湧出黑泥,至次日夜,出火光,高丈餘云云。』可推斷泥火山已經至少超過百年以上了。

烏山頂泥火山是以錐狀式為主,其特色是泥火山噴出之泥漿含泥量多,噴出的泥流呈舌狀體,顯示泥流的稠度高,日積月累後,噴出泥漿漸形成山錐的形狀。

泥火山出現的地方,常有幾個特徵:

  1. 有泥岩層的分佈,供應泥火山噴發泥漿的來源。
  2. 有天然氣的外湧。
  3. 具有斷層等通路,允許氣體與泥漿的湧出。


依噴發泥漿的稠度不同,泥火山外形共有五個種類:

  1. 噴泥錐,泥漿稠性大,形成尖銳錐形丘,其邊坡陡峭,大於二十度者。
  2. 噴泥盾,緩丘狀,邊坡在五度至二十度之間的盾狀丘。
  3. 噴泥盆,噴泥口徑特別大,好像裝滿水的臉盆者。
  4. 噴泥池,噴泥口徑達數公尺,噴泥稠度極稀,外形彷若池塘般者。
  5. 噴泥洞,噴泥口徑僅數公分,有如一般洞穴者。



四、新養女湖 - 一輕一濁的噴泥池

 養女湖為泥漿黏性較低的典型噴泥盆式泥火山,一出地表後便由噴口四散外溢,噴發口在湖心,不斷的噴出果黑水般的泥漿,並發出波波的聲響。

用這首愛情詩,描寫養女湖的愛情故事最貼切不過了。

「蒼穹刺鳥來追尋,比翼雙飛共赴西;輕塵意揮情何堪,除卻飄泊不是離,翻騰烈火無時境,化作泥漿滾滾流。」

傳說很久之前,當地有個養女與當地青年相戀,養母卻強迫他要嫁給異姓哥哥,養女不肯答應,最後便與戀人雙雙投湖殉情,為紀念這段間真的愛情,此處逐以養女湖命之。

    而養女湖之前的名字是稱作『滾水湖』,因為聲音像極了滾水的聲音,而是到了金山村呂子荊先生當選了燕巢鄉民代表時,爭取改名為『養女湖』來記念這對情人。

另有一位於烏山巷的舊養女湖,原為這一帶底能量最早的出口,然因交通不易,逐漸荒廢。

金山的地理位置

    金山村 (了解更多...)

 金山社區位於燕巢東北方山地丘陵,屬於「第三紀層」,第三紀層包括:木柵層、古亭坑層以及崎頂層。金山是屬於第三紀「崎頂層」。

 第三紀崎頂層中,有三種岩層,可分為砂岩層、石灰岩及頁岩質砂岩層。


一、砂岩層:

該層覆蓋於頁岩層砂岩層上,分佈約占尖山村面積一半及金山村西北部一小部份及東燕村之中部一小部份。該層以粗鬆砂質為主,但少有柔軟之砂質頁岩,該層厚約有一千八百米。

二、石灰岩:

在金山村拖砧仔向西南延長差不多三公里處,至東燕村之車瓜林,厚度當在十公尺以上,石灰岩之西邊有六十度至七十度之傾斜,而成屏風狀之突起,其頂部成雞冠狀的突起,也就是燕巢鄉的著名景觀「雞冠山」。

三、頁岩質砂岩:

僅分佈於金山村靠近雞冠山及番仔因附近,該層以頁岩質砂岩為主,而層中亦挾有些許之砂岩及砂質頁岩及頁岩。成塊狀者,一般為淡灰色,乃至青灰色,乾燥的岩石,則呈淡黃褐色。帶有砂岩、頁岩質砂岩、砂岩質頁岩及頁 岩之不同濃度的色彩,其互層成模糊狀。

(資料來源:蔣發太/陳順泰 燕巢鄉志 燕巢鄉公所  1989 )

 
地名由來
 

 據當地的耆老表示,地名從何而來並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從小在這個地方生活長大,這裡就叫做金山。

 據文獻《鳳山縣采訪冊》載:『金山在觀音里,線北四十一里,脈分自烏山,與大滾水山、尖山相輝映,石筍秀削,旁一峰日石瓶,上有異花一本,色白味香,人不能識,山高二里許,長五里許,其麓寬平,多產老藤,山腰有泉分注濁水,援剿中二溪。』,

因此在此我們推斷金山此地名應於清代時期就已經記載了。而也有另外兩項說法,但是不是如此的解釋,其實到現在並沒有真正的解答。

(1) 金山山脈貫穿其間得名;金山之名乃因夕陽西下時,餘暉映照山脈,人們由山間平原視野良好處觀賞;金色光芒,閃閃動人,令人陶醉,因不知其名,逐以「金山」名之。


(2)  金山山脈醞藏金礦;相傳古時候有位地理師,感逐此山有三斗金、三斗銀,但總沒有機緣獲得,逐祈願神明出景給他洞悉,便可滿足,果然滿山金銀互相磨擦發出鏗鏘聲不絕於耳,因此名之。